骗子冒充公检法办案人员,以受害人涉案为由进行恐吓,最终受害人向骗子账户汇出钱款。这一最为老套的通讯网络诈骗手段至今仍有人上当受骗。最近,江苏镇江一女士便因骗子发来的一纸“逮捕令”,吓得汇出了3万余元。在此,江苏省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以下简称“省反诈骗中心”)再次提醒广大居民,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办案,更不会要求汇款。
警情快报
“逮捕令”让她匆忙汇出3万元
5月17日上午9点,江苏镇江大市口派出所接到辖区居民吴女士报警,称自己遭遇通讯网络诈骗,给骗子汇出了3万多元。而民警经过仔细询问后才发现,吴女士被骗是在5月10日,汇出的资金早已被骗子转移。那么吴女士为什么隔这么久才报案呢?
原来,5月10日上午9点半左右,吴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镇江市公安局的工作人员,称吴女士涉嫌武汉市公安局正在侦办的一起非法洗钱案。对方给了吴女士一个电话号码,称这是武汉警方指定的报警电话,可以拨打这个电话说明情况。
为了尽快摆脱嫌疑,吴女士当即拨打了这个电话。一位“警官”表示要将电话转到检察院的“曹科长”处,称对方会帮助吴女士。和“曹科长”通话后,吴女士收到了“曹科长”发来的一份传真,这是一份“逮捕令”。看到上面有自己完整的身份信息,吴女士更是慌乱了。
这时,“曹科长”要求吴女士将名下的存款打入指定账户接受审查,如果没问题,三天后会返还。在焦虑中度过了一周后,吴女士才将此事告诉了家人,在家人提醒下,她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骗术揭秘
所谓“警官”“逮捕令”都是假的
省反诈骗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吴女士遭遇的是最传统的冒充公检法诈骗手段。
此类诈骗手段中,不法分子通常提前通过非法渠道获得受害人的个人信息,然后通过网络改号软件,伪装成公检法单位的电话号码拨打受害人手机,接着以涉嫌诈骗洗钱、法院传票、信用卡透支、邮包藏毒等方式恐吓受害人。当受害人被吓住后,骗子便会以帮助受害人洗脱罪名为由,要求对方将钱款转账至所谓的“安全账户”,从而达到诈骗目的。
防范贴士
办案不会通过电话不会要求汇款
针对此类骗局,江苏警方再次提醒广大居民,公检法机关作为执法部门,是绝对不会使用电话方式对所谓的涉嫌犯罪、银行卡透支等问题进行调查处理的,公检法机关及其他部门之间也不会相互接转电话,不要轻信“秘密办案”而独自听人摆布;公检法等部门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凡通过电话、短信要求您对自己的存款进行银行转账、汇款的,或者声称进行资金审查的,请一概不要相信,防止上当受骗。
另外,犯罪分子利用特殊计算机软件,能模拟各类电话号码,接到类似电话时一定要冷静、沉着,特别是涉及钱款转账时,要立即停止,把好最后一道防范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