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过后需小心的通信诈骗
发布日期:2017-2-17 阅读次数:180
“×××车主,你在×××市×××路因不按道路交通信号灯通行,将被罚款200元,记6分,详情请登录www.×××.apk查询。”春节长假,不管是走亲访友还是外出度假,许多人都会选择自驾出行。旅途漫漫,难免有违章的可能。如果你收到了这样的短信,是不是也会下意识点开链接?
近期,有一些市民就收到了类似的车辆违章告知短信,有些车主急于求证,想都不想就点开了短信中的链接,结果自己手机所绑定的银行卡、QQ、微信和支付宝密码在十五分钟被盗,遭受巨大损失。
据警方介绍,这些短信或微信往往带有木马病毒程序,一旦感染这种手机病毒,不但会产生大量短信费用,还会带来个人信息外泄、网银被盗等安全隐患。此外,这种木马程序在非法调取、发送手机内存储的相关信息的同时,也可向手机通讯录内的联系人转发带病毒的同类型短信。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辨别交通违法告知短信的真伪?据警方介绍,真实的交通违法告知信息会有车牌、违法的时间和地点、违法类别、处罚内容以及处罚方式等。更重要的一点是,交警部门绝对不会使用个人手机号码发送任何交通违法告知短信,也不会在短信中留下手机号码、银行账号或者链接。因此小编在这里要提醒广大市民,千万不要盲目打开任何带有链接网址的短信。
其实,每年春节过后通讯信息诈骗都会出现一轮高峰。除了小心“违章查询”通信诈骗之外,春节过后还有几种类型的通讯信息诈骗手段需要我们提高警惕,不要让不法分子有可趁之机。
1、银行卡异地消费
“这里是某某银行,您2月22日在某地消费5000元,如有疑问请马上与我们联系。”这种异地消费的诈骗短信在节后很常见,因为很多人会在春节期间外出旅游、刷卡消费,所以不少事主会上当,拨打电话后,按对方要求把钱款打入所谓的“安全账户”。因此,接到类似“异地消费”的短信不要轻信,即便真在异地有过消费,也要先向银行求证。
2、有快递未取
由于春节期间不少快递都休息了,不法分子便瞅准这个时机,假冒快递公司,电话通知事主有未取的快递。随后,骗子会询问事主的姓名、电话、身份证号码等个人信息,以便进一步诈骗。接到此类电话,事主首先不要轻易泄露个人信息,更不能转账,以免上当受骗。可以向快递公司官方咨询,或者拨打110报警。
3、这是我们聚会的照片
每年春节期间,不少人都会利用这难得的假期筹划参加各种同学聚会。然而,无孔不入的不法分子却经常利用聚会照片链接的方式在市民手机中植入木马病毒程序,之后将市民手中银行卡、支付宝等内的钱转走。因此,短信中的陌生链接勿乱点,如不慎点开不确认安全的链接,应尽快刷机,并修改手机上绑定的银行卡信息,以免遭受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