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地游客到仁怀遭诈骗 接一个电话19万“飞了”
发布日期:2016-11-21 阅读次数:101
11月19日,记者从仁怀市公安局获悉:一外地游客在该市遭电信诈骗后,警方快速止付,积极追赃,为其追回14万元。
今年10月26日,在仁怀市茅台镇旅游的沈阳人王某,接到自称某游戏平台工作人员电话。后者称,有人利用其银行卡,购买了26万元游戏币,游戏平台可协助将钱转回。
王某接到电话后十分紧张,未细思考便配合来电人,将手机收到的动态密码如实告知。待他反应过来,怀疑有诈时,卡上19万元被转走,进入某基金平台。
接警后,仁怀市公安局反诈骗工作中心立即启动联运机制,与王某所在地开户行取得联系,并告知基金平台该笔交易系非正常交易。同时,按照接警止付流程,采取紧急止付措施,按要求录入公安部电信诈骗案件侦办平台,并成功止付冻结14万元。
昨天上午,仁怀市公安局通报称,11月18日,反诈骗工作中心通过启动资金返还程序,已将成功止付的14万元转至受害人王某的银行账户。对另外5万元,仍在进一步追查中。
诈骗手段
一、某游戏平台来电,称其银行卡被利用,购买了26万元游戏币。
关键点:利用被害者急于挽回损失的心态,游戏平台称可协助被害人将钱转回,诱其入彀。
二、被害人心慌之下,配合来电人,将手机收到的动态密码如实告知。
关键点:被害人为止损,往往来不及思考,易被诈骗分子牵着鼻子走。其中,获得动态密码是诈骗关键。
三、拿到密码后,诈骗分子后台操作,将被害人卡里的钱用来购买基金再“赎回”,完成诈骗。
关键点:动态密码其实是某基金平台购买基金时,需要输入的唯一必要信息。
如何防范电信诈骗?
“一不”:不轻信,不要轻信来历不明的电话和信息,不管诈骗分子使用什么甜言蜜语、花言巧语,都不要轻易相信,及时挂掉电话,不回复短信。
“二不”:不透露,就是要筑牢自己的心理防线,不要受不法分子或违法短信的诱惑。无论什么情况,都不向对方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存款、银行卡等信息,如有疑问,可拨打110求助,或向亲戚、朋友、同事等核实情况。
“三不”:不转账,要了解银行卡常识,保证自己银行卡内资金安全,决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
“一要”: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并提供骗子的账号、联系电话等详细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