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会伪造通缉令、用英语对话 电话诈骗的类型都有哪
发布日期:2016-6-22 阅读次数:353
骗子会伪造通缉令、用英语对话,电话诈骗的类型都有哪些。今年2月19日起,合肥警方组织刑侦、网安、情报等多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反电信诈骗集中统一专项行动,并于5月18日正式成立反电诈中心,以上为上述期间数据。中金网6月20日
中安在线讯 据安徽商报消息,5月18日,合肥反电诈中心正式成立。近日,记者走进合肥反电诈中心,揭秘民警与骗子如何“斗智”。据了解,过去的三个月,合肥警方就成功拦截了1800多起电信诈骗信息。警方加大打击力度加大,骗子们也在“更新”骗术,使用改号软件修改号码已不足为奇,还会伪造背景音、通缉令,甚至还能用外语行骗。
17:05 发现诈骗
17时05分,反电诈中心获悉,瑶海区一机主接到了一个仿冒公检法的诈骗电话,于是试图与对方取得联系进行提醒,但是对方手机始终处于通话之中。
民警判断,机主长时间与骗子通话,很可能已信以为真,于是一边继续联系机主,一边核实对方身份并联系关系人,“一开始我们不知道机主信息,只找到一些与这个手机经常联系的号码,打过去问你是否认识某某号码的机主,结果都说不认识,把我们当坏人了。”
最终民警核实该机主是一名王姓女子,并联系上其婆婆,婆婆一开始也有怀疑,在民警的反复解释下,才表示王某刚才急匆匆骑着电动车出门了,说是去见客户,现在自己也联系不上她了。
19:43 追踪机主
民警加紧寻找王某下落,并提出希望王某婆婆帮忙寻找,可是此时婆婆又变得有些怀疑,称要等儿子回来才能决定,没有出去寻找。
19时43分,民警获悉王某入住长江路与郎溪路交口某宾馆,电话依然占线,判断对方正在接受骗子进一步洗脑。
20:08 联系宾馆
考虑到赶到宾馆还需要时间,20时08分,民警一边赶往宾馆,一边与宾馆工作人员取得联系,要求工作人员赶紧去王某所住房间,看看能否制止王某,如果不行也要拖延时间等待民警赶到。
20:11 机主走了
三分钟后,就在民警快要到宾馆时,工作人员回复称,王某已不在房间,民警判断,王某已经前往银行给骗子汇款,于是决定不去宾馆,而是围绕宾馆周边ATM机展开寻找,“我们让工作人员先去通知的方法,给我们争取了时间,要不我们还得白跑一趟。”
20:16 汇款终止
20时16分,民警在宾馆不远处一家自动银行门口看到了一辆电动车,赶紧进去,王某果然在此,正操作ATM,被民警制止,“很悬,就差按确认了,一按钱就汇出去了。”
被民警制止后,精神高度紧张的王某还不相信,坚持让民警不要“妨碍”她,无奈之下民警将其带到辖区派出所,并喊来其家人,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解释,才让王某意识到险些被骗,“卡里有两三万,被骗就完了。”
受骗人把警察当骗子
合肥反电诈中心成立一个月以来,上述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出现,从处置过程可以看到,让民警最头疼的问题就是,受骗者往往对骗子的话深信不疑,却将发出提醒的民警当成骗子。“有的时候他们被骗子洗脑了,很紧张,我们再打过去,他们就不相信我们。”民警表示,这种情况很常见,此时往往就需要他们耐心跟受骗者解释,或是联系一些对方的亲朋好友对其进行解释。
更有甚者,民警给一些受骗者打电话,还会遭到谩骂,“有的人就觉得,你警察怎么知道我的号码,然后就骂我们不要多管闲事;有的时候我们劝说后对方不听,结果被骗了,事后又打电话骂我们撒气,说我们怎么不及时制止。”
据不完全统计,从3月份至今,反电诈中心民警已经被人打110投诉了十多次,投诉内容要不就是说警方的提醒短信是在骚扰他们,要不就是说打电话劝阻是在占用电话资源,这让民警感觉很无奈,“但工作还得这么做,希望能多点理解。”
难寻受骗者“干着急”
对于民警来说,有的时候被受骗者当“骗子”或许还是好事,因为这证明还能联系上受骗者,“常见的情况是骗子始终与受骗者保持通话,我们的电话根本打不进去。”民警说,骗子还会让受骗者去一个无人的地方“接受调查”,导致民警很难寻找。
曾有一个真实的案例,民警拦截到一个诈骗信息,也核实了受骗者的身份,可就是找不到受骗者,两天后受骗者自己来报案,民警才获悉,原来骗子让受骗者开车躲到一个商场的地下停车场,用手机网银转账后就将手机关机,不与外界联系。
骗子都会外语对话了
随着人们防范意识的逐渐增强,骗子们的骗术也在不断“升级”,“早期改号软件就很常见了。”民警介绍说。
现在,骗子还能伪造场景,“给你打个电话,背景音乐里不时传来警笛声,要不就是几个人在围绕‘案子’对话,让你觉得对方真是公安局。”民警称,嫌疑人还能搭建假的网站,受骗者能在上面查到自己的“通缉令”。“前段时间在合肥生活的一个外国人也接到了诈骗电话,骗子甚至能跟他用英语简单对话。”民警说,而且现在很多骗子让受骗者去ATM机上汇钱时,都是遥控他们选择英文界面进行操作,“好多受骗者根本看不懂,骗子说输入验证码,其实是汇款金额。”
电话诈骗的类型都有哪些
1、冒充熟人打电话
嫌疑人主动拨打事主电话,并让事主凭听到的声音猜测他(她)是事主某位朋友或亲属,常说的话是“我是谁?”。取得事主信任后,嫌疑人以其在途中遭遇意外或者家人生病急需用钱为名,让事主汇钱到其指定的账号。
从侵害人群看,多为企业管理者、公司职员为主。
案例:2007年3月,刘某接到一名男子打来的电话,称要到北京来看望刘某,因对方操香港地区的普通话,刘某误认为是自己在香港的一个朋友赵某。次日上午,该男子再次打来的电话,称在天津因嫖娼被抓了,需要用钱保释,向刘某借钱。刘某向该男子提供的银行账号内汇款30000元人民币,后发觉被骗。
提示:
骗子的号码:陌生手机或小灵通号码,多为外地号码
骗子的常用语:我是谁?连我你都听不出来了?你猜猜?才想起来呀,我以为你把我给忘了呢
可疑点:有口音、不主动表明身份、借口遭遇意外或疾病要你汇款
应对:让对方主动说明身份,确定是骗局后不予理采并拨打110报警
2、打电话进行恐吓
作案手段与冒充熟人诈骗基本相似,嫌疑人通过拨打事主手机,称事主得罪他人并以要对事主进行人身伤害相威胁的方式进行敲诈。
侵害目标无固定对象。被侵害的事主既有职位较高的董事长、经理,也有普通的职员、农民。
案例:2007年8月,孟某接到一个恐吓电话,对方称其与他人有矛盾,让其将5000元钱汇入指定的帐户中摆平此事,不然就砍断其胳膊、腿,其家人也不会好过。
提示:
骗子的电话号码:陌生手机、小灵通号或公用电话
骗子的常用语:你的孩子被我绑了;我跟你有仇;我知道你的丑事;有人出钱让我要你的命;拿点钱你就没事了
应对:先确定孩子没有被绑架,然后拨打110报警
3、冒充公检法进行诈骗
此方法利用被害人对公检法的畏惧心理,来一步一步实施诈骗,通过说你欠费,然后说涉及重大经济诈骗或者犯罪,进一步恐吓被害人,使被害人心理畏惧导致提供个人资料进行诈骗
案例:(编辑人的本人亲身经历,伤心啊,被骗了几千块)接到什么银行或者公司的扣款或者欠费通知,然后你去查询他就说你在外地涉及经济案件云云,然后有某某警官联系你,说给你做笔录,通过电话跟你说你现在涉及经济案件,可能需要逮捕你进行拘留,接着让你去114查询这号码是不是公安局的(犯罪分子利用电脑软件和勾线的方式获取当地公安局电话,显示的的确是真正的公安局电话,不过其实有个小破绽,就是号码前面显示+86,这是IP电话才会显示的),到这时候被害人就有可能心理恐慌了,让你不要告诉家里其他人,否则可能会导致办案调查的阻碍,这时候你照着骗子说的去做,那么你一步步落入陷阱
提示:
如果真的是经济犯罪,外地公安是无权逮捕拘留你的,只能通过当地公安对你进行刑侦逮捕审查,不可能通过电话录音来办案